新闻资讯
时刻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掌握行业的最新咨询。
137-1394-4113
发布时间:2023-12-23
浏览量:528
近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从杨利伟的首次飞天航行到翟志刚的太空漫步。从‘嫦娥’绕月拍摄月球全景到即将实施的登月计划与‘天宫’空间站计划。作为一个曾经在航天五院五三九厂工作过的我为之激动与欢欣鼓舞。1968年秋我电子中专毕业分配到五三九厂二室工作,那时的二室正承担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东方红乐音器、高频信标器与地面多普勒跟踪测轨系统等重要设备研制任务。在五三九厂工作的十年,参与了多项重要设备的研制、试验与执行的工作任务,经历了发射前的繁忙与紧张,也享受了上天后的喜悦与欢乐,更懂得了电子产品万无一失安全可靠、小型化组装工艺和质量的重要性,对航天电子事业深有感情。40多年来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THT到SMT的演变过程改变了整个电子行业,可以说中国航天事业能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也离不开SMT这一新技术在航天电子系统中的普及应用。我从1985年一开始刚搞SMT的时候,我就非常想把这一有利于轻薄短小高可靠的新技术介绍到工作过的五三九厂去。带着样品给时任厂技术负责人的老同事看,他着实吃了一惊,如此小的贴片元器件从来没见过,调谐器的高频性能与可靠性指标确实是卫星高频信标与跟踪测轨系统接受高频头急需要达到的。但毕竟是老资格的技术负责人在赞叹之余,不紧不慢地谢谢我让他开了眼界让他知道了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SMT新技术。又说你也知道航天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所有使用的元器件必须经过‘七专’认证,工艺技术是要经过长期考验稳定成熟的。产品要经过高低温潮湿振动冲击苛刻环境条件试验的。你们调谐器是民用消费产品,SMT是新技术要用到军用航天产品是不可能的。我反复解释,这是美国军工发明的,日本将其用到民用产品上来了。他最后表示,即使航天产品要用SMT新技术,也得按部上级的部署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事过二、三年后,约是1989年的一天,我接到来自五三九厂老同事吴中的电话,说是上海航天局的电装工作队想要到调谐器厂来参观调研学习SMT,想通过我这个老同事关系提供方便接待一下,我一口答应说正是我负责的,你们来吧。到约好的那一天,去门卫一看,啊,十几个人。吴中是老朋友现任技术副厂长,还有认识的三位是五三九的女同事严瑛华、吴敏蔚及已调往809所的章倩渝。经吴中介绍带队的是上海航天局电装队队长杨鹏,还有一位是航天局电装队副队长张一中,还有其他各位都是上海航天系统的电装技术人员。看过SMT生产线后又座谈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深有感触。事后没过几周,电装队副队长张一中打电话来,他们领导杨鹏要他约我安排什么时间去航天局讲一讲SMT。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到时一看范围扩大了好多,有三、四十人,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也能为航天单位宣传普及SMT很高兴。后来五三九厂更是我去了三次,毕竟是工作过十年又提供我四年薪水全脱产念大学的母厂。其中一次是讲解了一天的SMT基础课程。第二次提供了许多贴片元器件,辅导他们进行实践样品的试验,尤其是SOT-143封装的低噪声高频FET管是改善高频性能的关键器件。试下来效果很满意,于是作为科技项目向上申请立项与经费。第三次我是作为项目评审会评审组成员之一的身份去的,评审组成员除五院工艺处宋长根、朱德茂等三位领导专程来自北京外,上海的还有上海航天局电装队我所熟悉的张一中。评审项目两个,一是‘SMC安装工艺总结报告’,另一个是‘表面贴装元器件在CDAS标准DCP中的应用’。一些年后,随着SMC/SMD的国内配套齐全方便,五三九厂按照任务需要正式引进了中型贴片机,由我老同事老同学周祚国负责管理,使电装工艺上了个台阶,进入了全新小型化设计制作技术阶段。另一个五三九厂对SMT与电装新工艺很执着的是徐飞,他是长我五届的中专校友,凭着三、四十年的电装经验,从我这儿也索取了不少SMT资料,在航天部有关部门的部署下主编出版了一本《电子产品装调技术》的图书,作为航天系统高级技工培训的统一指定教材。这本由宇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及时地把SMT 的自动化贴装与手工操作详细具体地作了介绍。兼顾了航天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又让技工掌握可能遇到的中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技术。上海航天电装队的张一中也参加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的撰写,并担任这本书的主审。这本书为培养航天技工熟悉掌握SMT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还在不断加印。